7月21日下午2点30分,满载2000余吨沙丁鱼的俄罗斯籍“普叶哈”轮,由俄罗斯海参崴港出发,经过4天的昼夜航行,顺利靠泊山东省港口集团青岛港董家口港区D7码头。这是7月6日青岛市政府宣布董家口港口岸正式对外开放启用后,靠泊的第1条冻鱼船,船上货物将存储于冷链物流基地的15万吨冷库内。
口岸开放,远洋渔船直接靠泊装卸,这对全市海洋攻势重点项目—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将在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史上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首条冻鱼船靠泊之际,记者来到董家口港区,实地探访口岸开放对西海岸冷链物流端产生的意义。
2点30分,伴随一声汽笛,“普叶哈”顺利靠泊,在拖轮助推及船员的协作下,大船稳稳地停在码头3#泊位。此时,海关、检验检疫等相关人员早已各就各位,对船舶进行检查、对货物进行取样检测后,港口再安排设备进行卸船作业。
“此船是散货进口至保税冷库,再经冻柜拼装后转口到东南亚的贸易货轮。”青岛鲁海丰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客服人员徐茂文向记者介绍。
徐茂文介绍道,货物检测正常后,港口门机将会把货物卸至码头上,工人将一盒盒货物装至带有拖盘的平板车上,再从港口送至冷库,仅需20分钟。“到达冷链物流基地,我们的叉车可直接将拖盘连带货物一并送至冷库,卸一车货仅需5分钟。”徐茂文说,“但如果董家口港口岸没有开放,就不会是现在这样的简单的流程。”
记者了解到,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已列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是山东省“海上粮仓”和青岛市海洋攻势重点项目。为推动基地加速建设,尽快实现远洋渔船靠泊交易,董家口管委积极协调争取海洋功能区划调整,禁航区调整,港口规划调整,海洋倾倒区选划指标等一批国家审批事项尽快落地,为码头、防波堤等海工工程开工创造条件。
“在港口规划调整正在报批、码头尚不具备开工条件的情况下,今年6月份,青岛鲁海丰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与山东省港口集团青岛港进行了合作,远洋渔船提前实现了在董家口靠泊。下一步,我们计划推动防波堤今年10月份开工建设,码头2021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并积极搭建国际交易平台,争取尽快实现远洋渔船靠泊交易,尽快打造千亿级冷链物流产业链条,为全市海洋经济发展,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做出积极贡献”董家口经济区管委相关负责人王兵说。
6月份,董家口港口岸三年的临时开放期满,如果口岸不能按时开放启用,冷链物流企业从国外进口的大宗商品就只能选择从山东省港口集团青岛港前湾港区接卸,然后再租赁冷柜车运至位于董家口经济区的15万吨冷库中,不仅耗费时间,更增加运输成本。
以这艘载重2000余吨冻鱼的货轮为例,靠泊前湾港区卸货后再转运至董家口冷链物流基地的15万吨冷库,会产生哪些额外的费用?徐茂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首先,会大大增加时间成本。在前湾港区,货物卸至码头后,需要人工将货物装至冷柜车,到达15万吨冷库后还是人工卸车,仅装卸时间就需要2个小时。前湾港区距董家口15万吨冷库65公里,车程在1小时30分钟。这样一来,运送一车货,就得近4个小时。
除时间成本,还会产生物流费用。徐茂文说,从董家口港区卸船,货物可用平板车直接运送至冷库,但如果靠泊前湾港口岸,须用冷柜车运送到冷库。租赁一辆冷柜车从前湾港区至董家口港区,按照市场行情价格来算,2000吨货物大约需要11万元。
口岸开放,载重2000吨的远洋渔船就近装卸,能为客户节省约11万元的额外费用,这将对冷链物流基地下一步的开发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此外,伴随着口岸开放,董家口海关、海事局、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等驻董家口港口岸单位,也迅速落实跑一次腿、网上办、预约办等创新改革举措,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不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董家口口岸开放之前,需要我们码头公司专人,还有船代,在董家口进行批船手续,就是要到海关、边防、海事去办理靠泊审批手续。口岸开放之后呢,这一手续就取消了,客户、船代就可以直接到海关办理靠泊通关手续,这样就极大的方便了客户,提高了通关效率。”山东省港口集团青岛港董家口分公司市场部客户经理赵晓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