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91个装有空调机、洗碗机、微波炉等出口小家电的集装箱采用“湾区一港通”模式,在佛山顺德北滘码头办理通关手续后,通过驳船运至广州南沙港,直接装上国际班轮运往海外市场。相较于传统的水水联运、国际中转等通关模式,整个货物通关周期缩短了3天以上。
一年来,为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畅通大湾区国际海运物流衔接,提升企业海运物流时效,广州海关联合广州港等单位推出“湾区一港通”“组合港”等大湾区物流一体化改革项目,促成南沙港等沿海港口与珠江沿江多个内河码头形成一体化操作,优化大湾区进出口物流模式,整体货物通关周期压缩60%。
进出口货物24小时流转不停歇
“湾区一港通”是广州海关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畅通国际航运物流通道,助力进出口企业复工复产,联合广州港集团探索推出的创新项目。该项目以南沙港为枢纽港,通过优化监管模式,紧密衔接港口调拨等多个物流环节,促成南沙港与珠江沿江内河码头之间联动,形成“两港如一港”的一体化操作,让进出口货物在各码头间直接通过水路调拨,24小时流转不停歇,进出口企业可在珠江沿江口岸提前申报,办理货物通关手续,通关时效较大幅度提升,报关成本也可节省大约30%。
“‘湾区一港通’模式下,货物在珠江沿江口岸申报、验放后,运抵南沙港实现全天候落地即衔接国际班轮出口。”广州海关口岸监管处副处长曾琦介绍,“这能够帮助企业精准订舱,尤其在疫情期间,对出口货物及时赶上国际班轮船期而言,作用明显。”
受珠江水网航道水深、桥梁限高等因素限制,大型国际货运班轮无法直接驶入珠江水道沿江码头开展装卸作业,货物需在沿海港口周转,以往进出口企业需在沿海港口办理相关手续。“湾区一港通”模式精简了在沿海港口办理的手续,盘活了内河码头的运营资源,简化了整体通关流程,对进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湾区一港通”项目自2020年11月正式启动以来,先后在顺德勒流、顺德北滘、顺德容奇、南海南港、佛山三水、海珠滘心、肇庆三榕、云浮新港、中山港、小榄港10个内河码头运行,通过该项目进出口的货物已达2.4万标箱。
打造湾区企业更便捷出海大通道
为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一体化建设步伐,广州海关在打通关区物流通道的基础上,携手深圳海关启动“组合港”项目合作,深圳蛇口港与广州南沙港共同成为珠江沿江内河码头的延伸“母港”。“组合港”业务模式与“湾区一港通”相同,目前已与顺德新港、顺德北滘、南海九江、高明珠江、佛山三水和肇庆高要等内河码头形成联动。其中顺德北滘码头作为湾区首个同时运行“湾区一港通”和“组合港”项目的码头,已经实现常态化运行。
海信科龙集团公司是广州海关关区第一家通过“组合港”模式出口货物的企业。该公司报关部门经理吴灿坤表示,通过“组合港”模式出口货物,可避免因驳船换船导致错过国际班轮船期的情况,在简化手续的同时还减少了相关代理费用。
“湾区一港通”“组合港”等湾区物流一体化项目为大湾区腹地进出口企业打造了更快速、更便捷、更低成本的出海大通道,至今已有超过300家生产型企业、15家船公司、130条驳船主动参与湾区物流一体化改革项目。
“美的集团下属各进出口单位作为政策红利的首批体验用户,通过‘湾区一港通’‘组合港’出口,优势尽显。”美的报关有限公司张先生介绍。“这些湾区物流一体化项目解决了驳船接驳国际班轮计划变动大、转关后续操作要求高、国际中转航程较长、成本更高等困难,实现货物申报放行后随驳船直达离境口岸,直接安排上国际班轮,整体物流时长由原来5-7天缩短至2天左右。”
“在‘湾区一港通’‘组合港’模式下,顺德的进出口货物可以直接共享南沙、蛇口等一线海港的152条物流航线资源,航线覆盖全球6大洲,让大湾区腹地的产业优势与沿海口岸物流优势更紧密地结合,为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广州海关所属佛山海关驻顺德办事处副主任李炜介绍,湾区物流一体化改革项目启动以来,顺德企业利用新模式累计进出口集装箱已突破5万个标箱,货运量19.4万吨,货值达54.8亿元人民币。
广州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湾区一港通”等大湾区物流一体化改革项目的实施,促使“内河-海运”码头资源集约优化,助力企业打通国际物流节点,有效促进了大湾区进出口货物的高效便捷流动,增强了大湾区港口群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广州海关将继续与其他兄弟海关、港口经营单位一同努力,营造更加优良的口岸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湾区贸易自由化通关便利化水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关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