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满载9.53万吨液化天然气的大型LNG船“AL THUMAMA”(阿尔图玛玛)顺利靠泊浙江LNG接收站码头,这是该码头今年靠泊的第50船,也是自2012年9月29日投产以来接卸的第500船,完货后接卸量累计达3459万吨。近10年来,浙江LNG接送站发展迅猛,在全国22家接收站中进入第一方阵,实现由应急调峰型转变为全省基本负荷和应急调峰结合型接收站,获得我国LNG行业同时也是中海油系统首家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在“双碳”战略背景下,3459万吨LNG,相当于509亿方天然气,可发电2421.3亿度,替代传统煤炭8647.5万吨,实现减排二氧化碳1.15亿吨、二氧化硫322.8万吨、二氧化氮115万吨、粉尘403.5万吨,产生230.6亿元环保效益。
针对浙江LNG快速发展和高位运行,宁波海事局立足宁波舟山港超大型船舶多、通航环境复杂、港口生产任务重等实际,加强与省市发改(能源)部门、宁波舟山港集团和浙江LNG等外部单位对接,同时强化内部协同,应用“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成果,探索完善“12345”LNG船舶安全监管模式:主导建立一个“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围绕两个保障(LNG船舶通航高效、港口生产有序),构筑三个安全(港口、能源、防疫),把好四个环节(会商审核、全程监护、现场监管、评估指导),落实五项监管服务举措。10年来,实现了辖区LNG船舶零事故、零人员伤亡、零污染。
一是精心会商,全程护航。落实“一船一评估、一船一会商、一船一方案”管理要求,将LNG船进出港优先级别提到最高。通过进出港会商机制提前了解船舶动态、引航计划、气象状况及各部门准备情况。实施全要素水上“大交管”模式,开设VTS专台对LNG船重点监控、交通组织、信息服务和编队管理。指派海巡艇开展清航护航,现场指挥协调,保证“移动安全区”编队安全高效通过。
二是精准检查,聚焦安全。完善《LNG现场监管手册》,结合“绿盾126”监管服务品牌,适时联合代理、码头单位对货物装卸操作、船岸双方安全措施落实等情况现场核查,对安全作业有效督导。为应对疫情影响,政企协同探索LNG船靠泊“非接触式”接卸作业和安全监管机制。今年4月起,实现“双燃料”动力拖轮LNG加注常态化,开创国内沿海大型LNG接收站LNG动力拖轮加注的先河。
三是精细管理,有效保障。指定资深执法人员专人与公司港务部门对接,提供专业化咨询服务,最大程度实现零待泊、零等候、零延误。加强与引航、港口等单位协同,科学精准应对,把大风、浓雾等恶劣天气对LNG船靠泊窗口期影响降至最低。构建“VTS+海巡艇”动态联动执法机制,创造核心港区LNG船通航保障和安全作业环境。8月12日,支持并指导浙江LNG对涉疫LNG船“塞维利亚”进行“云接臂”作业创新,成功实现全球首例“不登轮无接触”接卸模式。
四是精简手段,数字监管。通过科技手段实现LNG船在港动态信息可视化、实时化、全程化。在LNG船护航警戒、稳泊安全核查和作业巡视检查等传统手段基础上,增强以电子巡航巡查、安全信息实时查询掌控、拓展协同管理系统使用、远程非接触式执法管理、建立到港LNG船舶数据库等为代表的数字化监管能力,分级分类制定针对性监管措施,统筹做好防疫安全和服务经济工作。
五是精善融合,产政研学。依托峙北红岸线党建联盟、穿山海事处与浙江LNG共建协作、政警企联创联建机制等平台,通过走访交流、业务研讨、行政指导、LNG实验室参观教学等途经,深度融合监管业务和共建党建。近年来,相继邀请大型LNG船资深船长授课培训,与天津、海南海事局开展监管业务交流,实施LNG船舶安全监管提升工程,指导开展“LNG船舶碰撞应急综合演练”桌面推演和实战演习。今年6月,总投资约91亿元的三期项目工程已获正式核准并有序开工,建成后浙江LNG生产能力将由600万吨/年提升至1200万吨/年。(浙江海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