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湾区一港通”打造高效便捷大湾区物流通道

 fs

图为:关员对“湾区一港通”货物进行监管 关悦/摄

  近日,8个工业设备出口集装箱办结海关通关手续,从佛山三水港码头出发,以“湾区一港通”模式通过内河驳运至南沙港,随后装上国际集装箱船发往海外。这是“湾区一港通”模式运行2年来,广州海关监管的第40000票通过该模式运输的货物。

  2020年11月5日,广州海关联合广州港集团正式启动“湾区一港通”模式,珠江内河码头和南沙港等沿海港口的联动性不断加强,大湾区进出口货物通关效率持续提升。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湾区一港通”项目已累计开通航线14条,货物平均堆存期有效缩短,累计进出口货物达13.5万标箱。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轻工业基地。受珠江水网航道水深、桥梁限高等因素影响,大型国际货运班轮无法直接驶入珠江水道沿江内河码头开展装卸作业,货物需通过驳船转运至沿海港口周转,还需在沿海港口办理相关手续。

  为进一步畅通大湾区国际海运物流衔接,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广州海关围绕畅通外贸航运问题和港口发展需求,在海关总署的统筹指导下,联合广州港集团推出“湾区一港通”大湾区物流一体化改革项目。该模式以南沙港为枢纽港,珠江内河沿江港口作为支线港,实现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精简了在沿海港口办理手续。

  “‘湾区一港通’项目相较于传统的水水联运、国际中转等通关模式通关更加便捷,有助于降低企业整体物流成本。”广州海关口岸监管处副处长曾琦介绍,在全程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下,进出口企业可以更精准地把握货物通关的各个环节,动态科学地安排船期和舱位,从而降低因运输因素导致船期、舱位变更带来的时间、费用等成本。目前,通过“湾区一港通”模式进出口货物不断增长,今年前10个月,进出口货物达10.5万标箱,同比增长343%。

  “‘湾区一港通’模式下,驳船公司只需录入一份资料便可实现两地港口码头及驳船、客户互认,同时还可以提升驳船操作时效和装载量。”广州港穿梭巴士营运中心副总经理陈敬鹏说,“以往内河转关时,客户一般选择在出货当天办理手续,驳船到港后需要等货物报关放行后才能装货,而通过‘湾区一港通’模式出口的货物,可以在申报后堆存在启运港,驳船即到即装。”

  目前,广州海关已陆续接到珠江内河多个码头企业开通“湾区一港通”的申请,该项目作为区域通关便利化改革事项纳入《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辐射范围包括黄埔新港、黄埔老港、黄埔新沙等14个珠江沿江港口码头。2020年以来,已有15家驳船公司参与开展内河驳运业务。(关悦/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0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