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上海港汽车年吞吐量跃升世界第一 外贸汽车占比超六成
中国国门时报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

港口是观察经济脉动的“晴雨表”。忙碌运转的港口码头见证外贸活力,频繁往来的运输工具彰显外贸韧性。港口的繁忙运转,也离不开集疏运能力的增强与多式联运效能的提高。
   日前,上海外高桥港海通码头3个泊位“三船同靠”,码头内可容纳4万辆汽车的堆场上,各种颜色的汽车首尾相接,排得满满当当,等待装船“出海”。采用“江海联运”方式出口的汽车先“乘坐”驳船沿长江顺流而下,到达海通码头后再“换乘”外贸滚装船远赴海外。
   据上海海关统计,2024年上海港完成汽车吞吐量363万辆,较上年增长15%,首次跃升世界第一,其中外贸汽车吞吐量占比超六成。
  “海通码头的航线可通达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的289个港口,单日汽车滚装作业量在7000辆以上。”海通码头运营部李鸣介绍。去年,海通码头滚装出口汽车129.8万辆,较上年增长26.6%,其中出口新能源汽车50.1万辆,增长38.5%,占出口总量的38.6%。
   与此同时,在上海洋山南港码头,“马来优雅”号货轮在海关监管保障下载着962辆比亚迪国产新能源汽车驶向马来西亚、菲律宾等海外市场。
   上海临港新片区南港码头是除外高桥港海通码头之外的另一个重要汽车进出口码头,滚装轮航线覆盖延伸至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美洲的36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南港码头累计出口汽车突破37万辆,较上年增长26%,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近七成,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开拓海外市场的新起点。
   比亚迪上海物流项目负责人孙超说:“去年公司品牌汽车从南港码头出口共计3.4万辆,较上年增长101%。整体通关流程非常顺畅。”
   近年来,上海海关打出组合拳,科技、监管两手抓,一手抓数字化转型,全力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探索以车辆VIN码贯穿通关全流程,打通海关、码头、船公司等数据节点,实现无牌整车“不停车自动验放”,让汽车进出境既“放得活”又“管得住”。一手抓监管模式创新,用好政策红利,释放汽车保税中转等新业态发展活力,洋山特殊综保区的汽车保税中转业务已成为上海口岸汽车进出口的新亮点。
   以一批印度产铃木汽车为例,车辆运抵南港码头后,依托“隔壁”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政策,可整批入区实现保税存储,短暂停留数天至两周后,根据企业货运计划分批装船前往拉丁美洲多个目的地。“这不是‘多此一举’,反而省钱省时。据企业测算,在这种集散分拨模式下,车辆物流成本至少降低12%,时间压缩25%以上。这是上海口岸优势与政策优势相叠加的产物。”上海洋山海关物流监控二科副科长如此解释汽车保税中转业务的优势所在。
   正是因为具有政策好、区位优、航线多等全方位优势,上海口岸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整车进出口口岸,并且仍在吸引越来越多车企在这里开展进出口业务。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